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别让懒政思维造成"目录"伤农"概念"伤农

    信息发布者:马开印
    2017-06-28 15:49:11    来源:新华网   转载

    近日,从重庆开往四川洪雅的8辆满载鲜藤椒的货车,被卡在了洪雅南收费站。收费站和椒农就鲜藤椒是否属于"鲜活农产品"、能否享受通行费减免政策的问题,僵持了11个小时。最终,3000多元的过路费没有谈拢,但1万多斤鲜藤椒损坏变质,椒农损失6万多元。(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鲜藤椒是否属于"鲜活农产品",其实凭常识就能判断。然而,收费站却因鲜藤椒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之列,在这个简单问题上与椒农僵持,全然不顾椒农利益。如此生搬硬套政策,结果造成了"目录"伤农、"概念"伤农。

    遗憾的是,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前不久,天津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一名研究生在报考苏州公务员时,也被档案局工作人员要求证明"中国史"是"历史学"。事后工作人员回应称:"按照规定,资格审核工作,要求专业名称一字不差。"

    往好了说,如此"分毫不差"式的管理方法,展现出相关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但换个角度看,死守旧有的政策法规,在现行管理中一遇到矛盾和冲突,只在既有规定里打转转,死抠字眼,虽能给自己撇清责任,但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看,这种僵化的"严谨"显然难说有"为民情怀"。

    拿此次"目录伤农"事件来说,有关部门当初出台政策,为鲜活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初衷是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三农。近几年,西部地区藤椒产业飞速发展,为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再拿20年前的鲜活农产品概念来限制椒农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恐怕并不合适。

    为何一些基层管理部门会墨守成规,陷入概念的泥淖不能自拔?究其因,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单位的懒政思维难辞其咎。当前,个别基层职能部门群众意识淡薄、只图自己省事,全然不顾群众利益和诉求,懒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旧有的条条框框为保护伞,一有问题就推卸责任,让政策"背锅"。如此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很容易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相关的政策规定可能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变化,但只要心怀为民信念,摒弃懒政思维,规定执行者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在原有政策规定与现实诉求之间搭建起合理合规的变通桥梁,圆满解决类似"中国史与历史学""藤椒与鲜活农产品"等现实矛盾。

    对于个别工作人员只知道钻制度的牛角尖、把旧有政策当自身懒政保护伞,如果给群众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相关部门也应及时问责。(张晓雨)

    奶价,深刻影响了奶业公司与养殖户的关系。尽管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乳品安全性和品质大幅提升,随着乳制品需求量逐年上涨,奶业市场长期向好,但眼前的境遇同样不容忽视。


    需要有关各方制定政策、安排项目多从农民角度考虑,综合施策加快破解"菜贱伤农"的各种问题,既让农民市场意识得到尽快提高,又让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菜花市场零售价为每斤2.5元,田间收购价格仅为每斤0.1元;10万斤白菜烂在地头无人问津……近期,"菜贱伤农"又在多地出现。

    责任编辑:郭子沂 (FJ024)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